注册/登录 中文|English

科学研究

精神药理

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精神药理

科研方向简介

   精神药理学又称神经精神药理学。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特别是中枢神经及其高级部位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药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精神药理学主要研究精神药物对中枢神经高级部位所发生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即精神药物的药效学;同时也研究机体对精神药物所产生的变化,即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称之为药动学。通过实验精神药理学、实验精神药物治疗学和临床精神药理学等研究方法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

   6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的成就及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对大脑神经细胞的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相联结的部位称突触,一个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突触可多达30万个。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细胞膜和细胞浆内存在受体,这是一些特异的化学基团,药物可以与这些基团发生可逆性和非可逆性结合而发挥作用。突触间隙布满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能与受体结合发生生理效应。估计人体有50余种中枢神经递质,主要包括胆碱类(乙酰胆碱)、单胺类(儿茶酚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吲哚类:5-羟色胺)、氨基酸类(谷胺酸、γ-氨酪酸)及肽类(内啡肽、脑啡肽)等。它们是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近30多年来大量的精神药理研究提示变态的心理活动与中枢神经递质活性或受体的敏感性、变化密切相关。

   药动学研究证明,大多数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的血浆半衰期(t1/2,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较长,在12-36小时以上。如氯丙嗪t1/2 20-40小时,氟哌啶醇15-25小时,阿米替林9-24小时,丙咪嗪17-40小时,其生物半衰期更长。利用药物本身的长效作用或通过剂型改造(制成微粒结晶水溶液或酯化油溶液),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近年制成的新产品氟哌啶醇癸酸酯,注射一次作用时间长达4周,这在精神分裂症抗复发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我中心是国内最早一批新药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每年均承担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II、III、IV期临床试验近10项,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临床精神药理学专家和团队。此外,我中心自2000年一直进行精神药理学的基础研究,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面、抗抑郁药物的药效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工作,我们在该领域发表了约30篇高质量的论文,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项,受到国内同行的好评。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近年临床医学中引人注目的新领域。早在二次大战时期,药理学家香农开始进行精神药物血药浓度的研究。1968年,S.柯里第一个建立了测定患者血浆中氯丙嗪浓度的方法。戴维斯等研究了人体内抗精神病药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此后许多实验室建立了测定各种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的方法。利用血药浓度提供的信息,以临床药理学、药动学的理论为指导,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尽可能降低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取得最佳疗效。目前我中心可以对部分抗精神病药、抗抑郁剂、情绪稳定剂等进行血药浓度的测定,对调整治疗剂量,预防毒副作用,决定用药方案等具有不可小视的实用性。